文以载道的地方良吏──曾巩

2013年09月06日 20:26     评论»

曾巩为文,语言精炼,气势雄伟,受到欧阳修的重视和赞扬。欧阳修说:“过吾门者百千人,独于得生为喜。”

◎黄容;图:素素

【明心网】曾巩(1019年—1083年),字子因,建昌南丰(今江西南丰)人,北宋散文家,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曾巩记忆力超群,他的弟弟曾肇称他:“生而警敏,不类童子”,而且,“读书数万言,脱口辄诵”。曾巩不仅聪慧,而且非常勤奋,南丰县城南方,盱水河畔有块石头被称为“读书岩”,相传就是他读书的地方。

爱好读书,从小孜孜不倦的曾巩不仅“读万卷书”,为了增广见闻,拓展心胸,他还“行万里路”,18岁时随父亲曾易占迁移至玉山县(在江西境内),这段期间他周游当地,写成了《游信州玉山小岩记》,描述玉山县的地貌,包括溶洞、岩石等等。20岁以后,曾巩更是多年在外游历,足迹遍及华中和东南部。

文以载道

曾巩为文,语言精炼,气势雄伟,受到欧阳修的重视和赞扬。欧阳修说:“过吾门者百千人,独于得生为喜。”

作为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曾巩在文学创作上也是主张文以载道。认为“先道而后文”。基于这样的理念,曾巩文章自然淳朴,不重抒情,而且不甚讲究文采。他的文章多是议论文和记叙文。他的散文以议论见长,立论精辟,说理曲折尽意。

曾巩的文章对后世影响很大。理学家朱熹“爱其词严而理正”。明代散文家如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清代桐城派的方苞、刘大槐、姚鼐等人都把他的文章奉为圭臬。

曾巩著作很多,流传于世的如《元丰类稿》、《续元丰类稿》、《外集》、《隆平集》、《杂职》、《宋朝政要策》等,都是脍炙人口之作。

曾巩在文学上还有一个重要成就,就是古籍、史书的编校整理。他校勘过的古籍包括《战国策》、《新序》、《说苑》、《列女传》、《陈书》、《李太白集》等。曾巩除编校古书外,他校过的书都会写上序文,说明考据源流。曾巩也非常重视史学,治史态度严谨,《战国策》、《说苑》两书,若不是经过他的访求采录,也许早就散失了。此外,曾巩还是一个藏书家,珍藏书籍二万余卷,仅收集古今篆刻《金石录》就有五百卷。

地方良吏

宋仁宗嘉佑二年(西元1057)曾巩中进士,在历任越阁校勘,集贤校理等职之后,曾巩开始了地方官的生涯。他曾任越州通判,之后到过齐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沧州等地任职。在此期间,他在地方上施行了许多德政,获得佳评。

他担任越州通判时碰上荒年,他让县内的富裕人士拿出余粮,用比官价略高的价钱卖给贫民,又由政府出谷五万石,贷给农民作种子,有效地使人民渡过灾荒,减少生命损失。

在齐州时,他为地方除去不少蛮横恶霸;据说,当曾巩调要离齐州时,老百姓还堵住桥头,关上城门,恳切挽留他继续在齐州留任。在襄州时,为了不冤枉任何好人,曾巩亲自调查、审问案情,开释了一百多位无辜良民。

作为地方父母官,曾巩能从学术的殿堂走出来,实实在在的扮演照顾百姓,关心百姓疾苦的角色,所以深受人民爱戴。

元丰六年(西元1908)四月,六十五岁的曾巩逝世于江陵府。过了近二百年,到南宋理宗时,追谥文定,所以后来人们就称他为“文定公”。@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

欢迎您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