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民主的台灣,用的卻是共產國家的教育方式,我們想培養出什麼樣的國民?

自由民主的台灣,用的卻是共產國家的教育方式,我們想培養出什麼樣的國民?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多少人崇尚的「因材施教、有教無類」,反而在英國被實現了。

英國BBC最近推出了一個半實驗性的紀錄片,找了五位用英語教學的中國老師,到英國中學用「中國學校」的方式為當地學生上課。從每天早上七點集合做早操開始,橫跨數學、科學、中文、體育、家政、美勞等等,加上課後自習到晚上七點,最後在學期末和用英國式教育的學生比賽,看誰考得比較高分。

如果對這部「Are Our Kids Tough Enough? Chinese School」感興趣的話,有能人志士把影片翻譯了放在YouTube上面,假如你不喜歡中國字幕組的翻譯(雖然憑良心講他們翻譯的很忠於原義,而且還引經據典),可以想辦法「翻牆」用BBC iPlayer看,方法我就不在這裡說了。

雖然只看了第一集,但我的心情就已經沉重的不能自己,其中許多展現中英反差(例如三角函數教法)的段落,甚至讓我全身起滿雞皮疙瘩,再加上看見很多中文討論說這樣的教育方式在英國會不成功,是因為文化差異成長背景的關係云云,讓我想到很多人一再說的「台灣一切問題都是因為教育」,這部影片就是一面最好的鏡子。

論年紀,我是國立編譯館的最後一屆,從小就不是一個太聽話的學生,雖然不至於會放火燒學校,但上課講講話塗塗課本還是少不了的,也常被罰站或是叫去坐到教室最前面。可能獅子座就是愛現吧,這些事情倒也不至於帶給我內心多大的陰影,頂多就和同學聊天小聲一點。

但在這個紀錄片中,中國老師面對幾個比較不安分的學生時,不論是喝斥、調位子或是罰站,他們不但不會覺得羞愧反而覺得好笑。其中一個女學生Sophie因為老師罵她「就是因為你們太吵,所以學到的才比中國學生少」的時候發怒回嘴被請到教室外面,周圍的同學還幫腔說「她又沒有犯什麼錯」。

這在我的求學歷程中幾乎是看不到,印象裡以前遇到不合理的事,班上甚至會有同學跳出來幫老師的腔(現在的校園風氣怎樣我就不知道了)。

Photo Credit:  Rex Pe @ Flickr CC By 2.0

Photo Credit: Rex Pe @ Flickr CC By 2.0

很多討論都會講到台灣人勞工福利低落的關鍵原因就是我們都不會罷工,和勞工團體總不斷上街為自己爭取權利(這兩天倫敦地鐵又再度罷工)的英國相比,從兩國學生學習過程中群眾對異議人士的態度,還有面對威權(Authority)時的同儕凝聚力,真的可以看出端倪。

在我另一篇同樣在談英國教育的文章裡,就曾提過英國人擔心教育成效低落,是因為那「會讓年輕的一代無法在未來發揮潛能」。最近課綱問題吵得沸沸揚揚,我一直記得大學哲學概論課老師說的,「一綱多本還不夠,根本就應該多綱多本」。

多綱多本在我們聽起來好像是天方夜譚,但英國教育的分級制度,就是讓不同程度的學生上不同的課綱,讓每個人都能在和類似程度的環境裡學習發展,不但不會被落下,更能培養學生的信心。反觀萬人一綱的我們,教學當下讓前段學生乏味讓後段學生追趕,長遠更迫使追趕不上的學生永遠脫離教育環境,多少人崇尚的「因材施教、有教無類」,反而在英國被實現了。

當然啦,英國人拍的東西當然會有他們自己的設定(Bias),為了節目效果,紀錄片裡師生的反應也不用百分之一百相信,甚至有人會像裡面的中國老師一樣,說英國學生不用太認真學習是因為福利制度太好,就算不讀好書也餓不死,不像他們的學生要打拚持家,但單從教育模式的比較來看,一路這樣走過的我們,確實有太多值得反思的地方。

裡頭一個中國老師的話讓我想了很久,她說「因為中國學生從小就習慣要聽老師的話,所以我們不用特別去管學生,英國學生從小沒有這種習慣,所以用命令的方式他們不會聽從」。乍聽之下很有道裡,但大家可能忽略的是,片中所展示的是「中國學校」,甚至在某些段落裡講到的,是「共產主義的方法」,但裡面的每一幕在身為台灣人的我的眼裡,卻都是兒時校園生活的剪影。

我們自詡為民主自由開放的國家,但用的卻是共產國家的教育方式,這樣子又會培養出怎麼樣的國民呢?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羊正鈺